“严于律己”说“律”

作者: 时间:2019-11-06 点击数:


注:“律”的金文、小篆字形。

  东汉时期的杨震是王朝重臣,他博览群书,能通经籍。杨震,字伯起,因为才学出众,被称为“关西孔子杨伯起”。杨震年少时,曾师从太常桓郁,学习《欧阳尚书》。后来步入仕途,举茂才,任荆州刺史、东莱太守等吏职。元初四年,入朝做了太仆,又迁太常,升司徒,为太尉等。杨震为官,严于律己,廉洁自持,有“暮夜却金”的故事流传至今。

  故事说的是,杨震在做荆州刺史的时候,发现了才华出众的王密,于是向朝廷举荐。由此,王密得任昌邑县令之职。后来,杨震调任东莱太守,赴任途中经过昌邑。王密闻听消息,连忙迎接,拜会杨震,感谢知遇之恩。两人谈至夜深,王密感到,既遇伯乐,又逢知音,于是,拿出黄金十斤,恳谢杨震。杨震说:“老朋友我了解你,而你不了解老朋友我啊!”王密说:“现在是深夜,此事不会有人知道的。”杨震说: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你知,已有‘四知’,怎么说‘没有人知道’呢?”王密十分惭愧,连忙道歉。杨震告诉他说:“我举荐你,是因为不想良才埋没。我希望你能做个清正廉洁的好官,可你今天的做法实在是让我感到担心和失望。你若真想回报我,就请尽心为国效力吧。”说完,杨震不愿在此停留,收拾行李,就匆匆离开了。杨震严于律己,力拒不义之财,以此典故,得称“四知先生”。

  同样的故事还有很多,如“元代许衡不食梨”的律己故事。许衡官职很高,曾应忽必烈之召任京兆提学、国子祭酒。他博学多才,对经传、子史、礼乐、名物、星历、兵刑、食货、水利都有钻研,还和郭守敬一起修成了《授时历》。他说:“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,如果在上者不履行,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。”实际生活中,他恭谨地履行纲常伦理,为大家所崇敬和效仿,他的学生们都敬称他为“鲁斋先生”。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:有一年盛夏,天气炎热,行路中,许衡口渴难耐,只好停步休息。路边有棵梨树,人们纷纷摘梨解渴,唯有许衡只是静坐树下,不为所动。学生问他:“老师,吃个梨子解解渴吧。”许衡回答:“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梨,摘不得啊!”人们大笑:“无主之树,随便摘嘛!”许衡言道:“梨树无主,人心也无主吗?”他的话,气和而志刚,不怒而自威。在许衡严于律己的影响下,人们都停止了摘梨。

  《说文·彳部》:“律,均布也。”清代段玉裁注:“律者,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。”秦有《秦律》,汉有《九章律》,晋有《泰始律》,“律”言规则,指的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律法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罪祸有律,莫得轻重威不分。”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律,法也。”表示统一的律令、要求,或者法纪。

  “律”表示确定不变的规律等,也用来指自然的规律,如季节、气候等,皆守四时之律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昔者黄帝治天下,而力牧、太山稽辅之,以治日月之行律,治阴阳之气,节四时之度,正律历之数。”以前,黄帝治理天下,有力牧、太山稽两位贤臣辅佐,顺应日月运行、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调节四季的法度,以此修正律历。“律”又指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仪器。东汉蔡邕《月令章句》:“截竹为管谓之律。”律管又称律琯,长度不同,音声不同,古人以其所奏十二音节为奏乐的标准音。古人以“律”定音,以律管的长短确定音节,依据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、六吕,共“十二律”。

  “律”的词义,总体是取“不变的、作为依据的法则”之义。左半边表示行为举措,右半边表示笔,即刻写的律令,用来指行为的准则。青年人读书为士,日用行事,无论静动,时时处处都要省察自身,让自己做事彬彬然而合于理、合于礼,如此严于律己,对于自身、他人,对于社会、国家,都有裨益。

版权所有:安庆师范大学纪委办公室 联系地址: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政编码:246133 联系电话:0556-53000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