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廉为官是我国的传统政德。“清则百毒不侵,清则正气充盈。”做人为官当清廉如水、清澈见底、清清白白。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贤臣、清官,隋朝前期的赵轨就是其中一个代表。 赵轨,河南洛阳人。其父赵肃为官廉洁谨慎、不营产业。受父亲影响,赵轨从小就勤奋好学,注重个人修养,生活朴素清苦,历任别驾、司马、刺史、长史等职,以“公清若水”而名留青史。
“还椹东邻,拒收沉香”。赵轨为官清正廉洁,律己甚严,在细微处尤有彰显。在任齐州别驾时,其东邻家有桑树伸到赵轨家院子,桑椹成熟后落至院内。赵轨就让家人把桑椹捡拾起来,全部送还给邻居,并告诫儿子说:“吾非以此求名,意者非机杼之物,不愿侵人。汝等宜以为诫。”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诫子女们,不是自己的东西,哪怕再微不足道也不能据为己有。赵轨有深夜读书的习惯,为保持头脑清醒,经常点燃沉香熏屋。他的老朋友得知后,送来一斤沉香。赵轨就讲了其“还椹东邻”的旧事,委婉地拒绝了这份珍贵礼物,老朋友听后,深受感动,更加敬重赵轨的品德。赵轨为官数年,以其才干及廉正节操为人所称颂。古语有云:“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”赵轨始终清清白白、洁身自好,守好小节、保住大节,终成一代廉吏,名垂千古。
“公清若水,杯水之饯”。赵轨任齐州别驾时,清正为公,政绩卓越,“考绩连最”,位列上等,百姓安居乐业,生活平稳,因此得到文帝嘉奖并征召入朝任职。他离开齐州时,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前来送别,一老者手捧一碗清水,眼含热泪地说,您在我们齐州任职四年,从不接受贿赂,有如水火不相交。如今离别,我们不敢用酒相送,公清若水,就以一碗清水为你饯行吧。赵轨接过水一饮而尽,百姓伏于路旁,洒泪相送。古人云:“清为第一要义。官若不清,虽有他美,不得谓之好官。”正所谓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”,“一杯清水饯行”饱含百姓对清官赵轨的深深敬重。
“暴禾酬直,以身作则”。赵轨不仅修身自洁、严于律己,对下属官吏要求同样严格。赵轨任原州总管司马时,有一次夜间出行,有一名部下的马匹误入农田踩坏庄稼。赵轨立刻下令,队伍停止前进,就地宿营。一直等到天亮找到农田主人,查清庄稼损失情况,赔偿田主后才率部继续前行。当地百姓和官吏闻知此事非常感动,“莫不改操”,以赵轨为榜样养成良好操行。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赵轨的所做所为也影响了其他官吏,他们都以赵轨为标杆,认真做事,勤勉不贪,吏风民风为之一新。其子弘安、弘智受清廉家风的熏陶,成年后皆知名,为时人所称颂。赵轨的清廉事迹不仅载入史册,更因其“公清若水”而德泽长流,清廉之名流芳于后世。
为官者,须恪守为官准则。明朝名儒梁寅曾言:“清、慎、勤,居官三字符也。”“清”即清廉、清正,排在第一位。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强调党员干部要注重修身养德,把“做官”与“做人”统一起来,把“立言”与“立行”统一起来。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鉴,以先贤为榜样,修身自洁,严于律己,一心为民,廉洁奉公,始终坚守初心,牢记使命所在,做一名经得起历史检验、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新时代“人民勤务员”,让“公清若水”蔚然成风,让清廉之风源远流长。(宿州市埇桥区纪委监委 李清)